守住青山造就绿色富民产业 独山水苔走俏国际市场
”5月25日,独山春禄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总经理潘文春一边查看微信里销往世界各地的水苔订单,一边介绍道。
近年来,独山县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人工水苔产业,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珍贵物种的同时,增加低洼易涝土地单位产值,重建湿地生态环境。同时,高品质的水苔受到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客商的喜爱,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苔学名海花草,是独山县原生苔藓类植物,既是种植栽培基质上等材料之一,又在医药、保鲜、食品加工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国内国际市场广阔。
“从最初的被顾客选择,到如今我们选择顾客;从开始的顾客先收货在付款,到如今顾客年初预定下单付款,除了因为独山水苔品质好之外,也释放出水苔市场供不应求的信号。”潘文春告诉记者。
作为独山最早从事水苔加工的企业,春禄农业公司产品已经出口到了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在潘文春看来,水苔紧俏的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水苔适生于水湿环境及沼泽地带,尤其是高山带的湿冷环境,对土壤和水质有一定要求;同时,国外水苔种植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
去年,春禄农业公司还与法属萨摩亚御耕绿能科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贵州海花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提升水苔产业附加值,以及货物销售或技术进出口等业务。
“今年公司已经接到960吨的预定单,约3000万元的产值。”潘文春说,受疫情影响,公司开始转变模式实行网上销售,将过去的大规模批发方式转变成现在针对家庭或者个人的小包装模式,今年前4个月网上销售额超过300万元,这也是公司接下来的主要销售模式。
目前,独山水苔种植产业初具规模,产量逐年提升,全县累计种植面积7795亩,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印度等国家。近三年,全县水苔累计出口量约800吨,出口额达2400万元。
地处都柳江省级湿地保护区腹地,独山生态环境优越,十分有利于水苔的生长。早在70年代初,独山人就有了水苔销售历史,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脱贫致富,水苔对于当地群众而言更是“情谊草”。
然而,由于农户过度开采野生水苔,对当地生态系统一度造成严重破坏。为此,2013年,独山县建立了贵州第一个苔藓类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采摘野生水苔。
以上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