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荔波:种下海花草 田里长出“宝”
4月11日,走进荔波县茂兰镇水庆村海花草种植基地,梯田层层叠叠,依山旁沟,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远远望去绵延如带的梯田里种满海花草。
海花草
水庆村地处偏远,山高坡陡,烂泥田较多,水质含酸性,种植水稻产量不高,农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然而独特的水质与土壤却很适合海花草生长,水庆村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发展海花草产业。
农民收获海花草
据了解,海花草俗称泥炭藓,又名水苔、苔藓,是世界上重要的造碳植物,具有非常好的保水、保肥、透气等特殊功能,不仅广泛用于军用急救包和代脱脂药棉,还可用于运输鲜活的水产品、提炼成食品保鲜材料等。更重要的是,海花草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造碳植物,能够吸收自身重量20倍左右的水分,具有很强的蓄水性,大量种植海花草后,涵养了水源,海花草本身还具有吸附杂质和重金属的功效,酸水田种上海花草后,降低了酸度,起到了修复生态的作用。
水庆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盘活部分闲置土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项目分红等渠道来提高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经济收入。
“我种植海花草,面积有十亩,三年收成两次,平均下来每年收入六、七万元,往后我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水庆村村民蒙盛永告诉记者。
水庆村种植海花草盘活了闲置土地,昔日烂田坝变成了种植海花草的好桑田。水庆村善于抓住商机,盘活闲置土地,打破传统农民发展思维,海花草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法宝。种植海花草不仅让村民鼓了腰包,而且还改善了生态。
“目前,我们水庆村的水苔产业发展到了1000多亩,亩产600斤以上,经过一年半的生产周期,预计(年)总产值达到500万以上,覆盖全村的200余户的群众。”水庆村支部书记熊树林告诉记者。
以上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8月27日 14:17
ꄘ浏览量:0